很好看的電影,可是太沉重了。
電影就叫灰。單是名字已表達了整個宗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刻意經營的灰色氣氛。
故事講述主角Liam Neeson與六名劫後餘生的飛機搭客在冰封的阿拉斯加地段掙扎求
全,並與狼展開一連串的廝鬥。
一行七人,不住逃避狼群,卻不自覺地走向狼群的巢穴。死傷者每天增多,或出於
意外,或出於自滅。導演把追殺眾人的狼群比喻為病魔,把狼的巢穴比喻為死亡。
人生的路途漫長,終點卻從來只有一個——死亡。不管你是誰,都面對著同樣的結
局。想起這個不禁惻然。當中有人認為,既然從來都是向死亡的方向走,那為甚麼
還要掙扎? 假若掙扎是為了求全,那生存又是為了甚麼意義?
堅毅的人有著不一樣的信念: 無論如何,活著才是勝利。沒錯,到頭來,我們都要
死﹔這是生命。可是怎樣從出生渡過到死亡,叫做生活,也就是所謂的人生。生命
揹負著灰色的沉重定律,所以我們要求生活,把灰色化淡,或添色。
電影表面在說一個求生的災難片,背後想傳遞的訊息卻具無比的震撼,叫人需花一
點時間才能平息那份擾攘。之於我,平伏心情的最佳方法,唯有是寫出來。
死亡是必經之路,可是尋求生存是我們的天性。勇敢生活,是應有的態度。努力粉
飾人生,是生存的意義。與其不住往死胡同裡鑽,不如走出來,看看世界還有甚麼別
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