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s:
Posts
Comments

Archive for the ‘關於電影的一些話’ Category

帶給我無限撼動的電影,唯有寫上幾筆才能釋懷。

電影對白不多,故事慢條斯理的鋪述出來,看似很平靜,然而畫面及音效在平靜中強烈衝擊着觀眾,像巫師在撒咒。看的時候其實不察覺,過了幾天腦海還不住浮現女主角困惑的神情,才知道被電影攝住了。

穿著艷麗皮相的外星女郎每天開著貨車不住兜搭男性途人,當然很多男人被迷到,跟她「回家」,然後在美麗的軀殼面前失去了自己。消失了,消失得無聲無息。只剩下皮囊。女郎正正只要皮囊,一點血一點肉一點骨也不要。

美麗的女郎重覆着收集皮囊的任務,直至一天引誘到那皮相奇醜的男子。面容毀壞的男生年紀很輕,他不敢相信自己的好運,竟然給豔女看上了。外星女客看他卻跟其他男人一樣,不過是男人一名。卻隱約知道此人情緒有點莫名的感動,只為着自己穿著的那身美麗的皮囊。一個美麗的皮囊看上一個醜陋的皮囊,就會有這種情緒? 她開始審視自己的美麗,開始對人類產生好奇。

於是她嘗試做人類經常做的事。她點吃人類的食物,吃了一口便吐出來了。她開始與人類交流,靜靜的觀察人類所謂的生活是怎麼一回事。她享受親吻、接受愛撫,這都叫她迷惑了,好像有點喜歡,有點渴求。性愛呢,卻不成功。也許是此等歡愉對她來說太震撼,又或是她欠缺了什麼而享受不了。

在未明白人類以前,她先相信了人類。卻因為信任,她受傷害了。男人因為她的皮相而獸性大發,她抗拒,被扯下皮囊。美麗的軀殼下是一具黑色的異形。男人嚇了一跳,第一時間想到的竟然是消滅她。人類喜歡的事便想把之擁有,害怕的事便想到消滅。女郎該明白了,在她受傷的一刻,在她相信了人類以後。

臨死前女郎捧著穿著多時的皮囊,那張臉孔充滿恐懼與失望。該剎那外來客大抵記起,最初捧著皮囊時看到的一滴眼淚。

皮相真那樣的重要嗎? 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不敢明言的答案。導演叫Scarlet Johansson把我們膚淺的想法藝術性地呈現出來。叫人喘息不來。

Read Full Post »

很好看的電影,可是太沉重了。

電影就叫灰。單是名字已表達了整個宗旨。電影從頭到尾都是刻意經營的灰色氣氛。
故事講述主角Liam Neeson與六名劫後餘生的飛機搭客在冰封的阿拉斯加地段掙扎求
全,並與狼展開一連串的廝鬥。

一行七人,不住逃避狼群,卻不自覺地走向狼群的巢穴。死傷者每天增多,或出於
意外,或出於自滅。導演把追殺眾人的狼群比喻為病魔,把狼的巢穴比喻為死亡。
人生的路途漫長,終點卻從來只有一個——死亡。不管你是誰,都面對著同樣的結
局。想起這個不禁惻然。當中有人認為,既然從來都是向死亡的方向走,那為甚麼
還要掙扎? 假若掙扎是為了求全,那生存又是為了甚麼意義?

堅毅的人有著不一樣的信念: 無論如何,活著才是勝利。沒錯,到頭來,我們都要
死﹔這是生命。可是怎樣從出生渡過到死亡,叫做生活,也就是所謂的人生。生命
揹負著灰色的沉重定律,所以我們要求生活,把灰色化淡,或添色。

電影表面在說一個求生的災難片,背後想傳遞的訊息卻具無比的震撼,叫人需花一
點時間才能平息那份擾攘。之於我,平伏心情的最佳方法,唯有是寫出來。

死亡是必經之路,可是尋求生存是我們的天性。勇敢生活,是應有的態度。努力粉
飾人生,是生存的意義。與其不住往死胡同裡鑽,不如走出來,看看世界還有甚麼別
的顏色。

Read Full Post »

李安說過,讀畢《色.戒》,心情沉重得認為非把故事拍出來才能得到釋放。

我看完Life of Pi, 要寫出來,才得到釋放。

***

看時沒有為意,完場後才發現,一不小心便又墮入了李安的「陷阱」。除了腦海不
斷浮現某幾段畫面,心情亦墜落至心底最深處的一角。而那角落,不知怎地泛起旋
渦,循環不止,如Pi的名字。

李安一貫內斂表達情感的手法,緩緩把觀眾的心揪住。李安以不慌不忙的步伐把我
們帶領到他的世界,又或是,我們一直抑壓著的內心世界。之於我,那是一處充滿
著惶恐的地域﹔一片,平日我總繞道而行,強自避開的地帶。

敏感的李安總探視到事件的感性的一面,卻從來不標榜這點。如那可憐的綠色巨人,
他的焦點不在於他的綠色龐大身軀,也不在他的破壞力。他同情他,他為他傷感。
如《色.戒》,他著墨於漢奸的情感世界,他的心理壓力,他對愛情的矛盾。那回
我看完電影,腦海不住浮現的並非不斷被放大的纏綿鏡頭,而是片末梁朝偉回首凝
視湯唯房間的一幕。短短幾十秒,卻彌漫著複雜的情感,一點不捨,一點倔強,十
分的留戀。張愛玲沒有寫這一幕,可我相信,那就是張君心底裡的呼喚。

今趟他窺探了人性的陰暗面。以平淡的手法把我們引向陰霾,叫人一不留神陷入沉
鬱的狀態。

Life of Pi的華麗畫面以及那頭美麗的老虎誤導了不少人。單看電影海報還以為是
劫後餘生的故事類別,暗想,不外乎是只要存有希望便能排除萬難之類的主題。原
著小說只看了幾章,沒有繼續下去因為誤以為那純是一個敘事的故事。初時還想,
這次應否錯過李安的電影? 可我是那樣的喜歡Brokeback Mountain, 那樣的鍾愛
《色.戒》,甚至連被批評無數的Hulk我也欣賞。李安原來不知不覺滲進了我的世
界。於是我想,看吧。

我看了。真想向李安說句對不起,我怎能懷疑你。細膩如李安,斷不會拍那種片面
的題材。他喜歡把小說故事搬上大屏幕。而那些故事,經他過濾,剩下的總是恐懼
和哀傷。如果單純是詭異式的驚恐,倒還可以隨時日沖淡。然而不,李安透過少年
Pi的心路歷程,緩緩揭示人性醜惡的一面。那種恐懼在我們心中不住膨脹,然後滲
入血管內,伴隨著我們。

或許李安也怕我們會過份驚惶,於是他讓觀眾選擇自己喜歡的版本。大抵他怕萬一
說破真相,我們會受不了。觀眾可以選擇相信少年Pi與老虎共同漂流的夢幻故事,
或相信一個或許是人性中最殘酷的真相。悉隨尊便。電影中的作家,保險公司,還
有Pi自己,都選擇了老虎的故事。

終究,我們都選擇我們願意相信的事 。

如其說是信仰,不如說是選擇。

腦海不斷呈現老虎沒有好好道別的一幕。假如老虎代表你的惡性,當然你連道別都
省得。你只希望,自己能徹底忘記老虎。你希望,你不曾有過這污點。Pi說﹕「我明
白人生是無數的道別,最難過的是,我沒有好好道別。」(“I suppose in the end,
the whole of life become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always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其實,真正難過的是,要面對生
命的放下。因為我們需要放下的,往往是惡劣的東西。你不會要求放下自己的好,
只有不好。假如沒有不好,便不需要放下﹔沒有放下,即沒有陰暗面。而當然,這
幾乎是沒有可能的事。我們你們或他們,都懦弱。

老虎躍入叢林前的一幕,我心底裡不住懇求,Richard Parker, 回頭吧,瞥一眼也
好。真的,一眼便夠。然而,我們都知道,那一眼,需要太多的勇氣。

多得壓住頭顱,沉重得回不了頭。

Read Full Po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