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關於電影的一些話, 一些話 on February 28, 2013|
Leave a Comment »
李安說過,讀畢《色.戒》,心情沉重得認為非把故事拍出來才能得到釋放。
我看完Life of Pi, 要寫出來,才得到釋放。
***
看時沒有為意,完場後才發現,一不小心便又墮入了李安的「陷阱」。除了腦海不
斷浮現某幾段畫面,心情亦墜落至心底最深處的一角。而那角落,不知怎地泛起旋
渦,循環不止,如Pi的名字。
李安一貫內斂表達情感的手法,緩緩把觀眾的心揪住。李安以不慌不忙的步伐把我
們帶領到他的世界,又或是,我們一直抑壓著的內心世界。之於我,那是一處充滿
著惶恐的地域﹔一片,平日我總繞道而行,強自避開的地帶。
敏感的李安總探視到事件的感性的一面,卻從來不標榜這點。如那可憐的綠色巨人,
他的焦點不在於他的綠色龐大身軀,也不在他的破壞力。他同情他,他為他傷感。
如《色.戒》,他著墨於漢奸的情感世界,他的心理壓力,他對愛情的矛盾。那回
我看完電影,腦海不住浮現的並非不斷被放大的纏綿鏡頭,而是片末梁朝偉回首凝
視湯唯房間的一幕。短短幾十秒,卻彌漫著複雜的情感,一點不捨,一點倔強,十
分的留戀。張愛玲沒有寫這一幕,可我相信,那就是張君心底裡的呼喚。
今趟他窺探了人性的陰暗面。以平淡的手法把我們引向陰霾,叫人一不留神陷入沉
鬱的狀態。
Life of Pi的華麗畫面以及那頭美麗的老虎誤導了不少人。單看電影海報還以為是
劫後餘生的故事類別,暗想,不外乎是只要存有希望便能排除萬難之類的主題。原
著小說只看了幾章,沒有繼續下去因為誤以為那純是一個敘事的故事。初時還想,
這次應否錯過李安的電影? 可我是那樣的喜歡Brokeback Mountain, 那樣的鍾愛
《色.戒》,甚至連被批評無數的Hulk我也欣賞。李安原來不知不覺滲進了我的世
界。於是我想,看吧。
我看了。真想向李安說句對不起,我怎能懷疑你。細膩如李安,斷不會拍那種片面
的題材。他喜歡把小說故事搬上大屏幕。而那些故事,經他過濾,剩下的總是恐懼
和哀傷。如果單純是詭異式的驚恐,倒還可以隨時日沖淡。然而不,李安透過少年
Pi的心路歷程,緩緩揭示人性醜惡的一面。那種恐懼在我們心中不住膨脹,然後滲
入血管內,伴隨著我們。
或許李安也怕我們會過份驚惶,於是他讓觀眾選擇自己喜歡的版本。大抵他怕萬一
說破真相,我們會受不了。觀眾可以選擇相信少年Pi與老虎共同漂流的夢幻故事,
或相信一個或許是人性中最殘酷的真相。悉隨尊便。電影中的作家,保險公司,還
有Pi自己,都選擇了老虎的故事。
終究,我們都選擇我們願意相信的事 。
如其說是信仰,不如說是選擇。
腦海不斷呈現老虎沒有好好道別的一幕。假如老虎代表你的惡性,當然你連道別都
省得。你只希望,自己能徹底忘記老虎。你希望,你不曾有過這污點。Pi說﹕「我明
白人生是無數的道別,最難過的是,我沒有好好道別。」(“I suppose in the end,
the whole of life becomes an act of letting go, but what always hurts the
most is not taking a moment to say goodbye.”)其實,真正難過的是,要面對生
命的放下。因為我們需要放下的,往往是惡劣的東西。你不會要求放下自己的好,
只有不好。假如沒有不好,便不需要放下﹔沒有放下,即沒有陰暗面。而當然,這
幾乎是沒有可能的事。我們你們或他們,都懦弱。
老虎躍入叢林前的一幕,我心底裡不住懇求,Richard Parker, 回頭吧,瞥一眼也
好。真的,一眼便夠。然而,我們都知道,那一眼,需要太多的勇氣。
多得壓住頭顱,沉重得回不了頭。
Read Full Post »